大家有沒有想過,古人寫錯字的時候該怎麼辦呢?

其實早在數百年前就有修正液了喔

雖然蔡倫造紙後,大大改變了人類的書寫方式,
但是紙張的製造成本很高,因此紙張還是珍貴的產品,
不能寫錯字就丟掉,必須重複重複再重複使用,所以修正液因此誕生
 

古人使用的修正液,原料是「雌黃」,是一種橙黃色的礦物。
作為顏料使用時,可以持久不褪色,因此也成為了古人修改錯字的好材料。
不過古時候的修正液是橙黃色,不像現在的修正液是純白色,
那是因為古代的紙張其實是偏黃色,而不是純白色,所以塗上去不會太突兀。
 

根據沈括在《夢溪筆談》中的記載,他曾實驗過 4 種塗改錯字的方法:
1. 用刀去刮洗,會損傷到紙張
2. 貼一張紙蓋住錯字,容易脫落
3. 用粉塗抹,無法完美蓋掉字跡,需要塗好幾遍才行
最好的方法,就是使用「雌黃」,
需塗一遍就能清除錯字,久了也不會脫落
 

而使用雌黃修正錯字這件事實在太過容易,
也因此衍伸出「信口雌黃」這句成語。
用來形容一個人說話不負責任,任意造謠,歪曲事實,
就像嘴裡含著雌黃一樣,講錯了就及時改口
 
小時候學成語都沒想過原來「信口雌黃」是這個意思~
原來雌黃就是古人塗改錯字的法寶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