接續上集所說,便利貼在過去曾被認為是失敗的發明,販售初期也並未在市場上造成轟動

它是如何轉變為熱賣 40 幾年的商品的呢?今天就來分享便利貼發明的起源與行銷手法!

1968 年,美國製造公司 3M 的研究員 史賓塞·席佛 ( Spencer Silver )
在實驗室中發現了一種黏性低的黏著劑,容易清除也不會留殘膠
他興高采烈地向公司同事們發表他的新發現
但當時公司要他們開發的是更強勁、更牢固的黏著劑
沒有人看好席佛這款要黏不黏的失敗作品,於是這項新發明就被擱置了
 

時間來到了 1974 年,終於有人找到這項發明可以發揮的用處
那就是席佛的同事 亞瑟·弗萊(Arthur Fry)
弗萊每周都會到教會唱詩班練習唱聖詩
他將紙片夾在歌本中做書籤,紀錄上一次練習的段落
但書籤經常從歌本中掉落出來,讓他非常困擾
這時候,他想起了席佛發表的那款黏著劑!
可以黏住紙張,撕起來卻不會損壞歌本
經過討論後,兩人便開始投入開發,便利貼就此誕生

1977 年,便利貼正式上市
可惜當時沒有人了解這項產品,反應並不熱烈
於是 3M 公司的行銷人員四處發送給上班族試用
沒想到大家實際使用過後,發現非常實用而打算自行掏錢購買
就這樣,便利貼逐漸打響名號,行銷至全美及世界各地
至今仍是讀書、辦公所需的重要工具
便利貼的故事也給我們帶來一些啟發
即便所有人都不看好你,嘲笑你在做無謂的堅持
只要你相信自己的努力和嘗試是有意義的
或許某天就會出現意想不到的轉機